【纪检人手记】“沉甸甸”的初核报告
“小付,你这次的初核报告进步很大,继续加油!”拿着“只字未改”的初核报告,听到方主任对自己的鼓励,心里的成就感油然而生。想到入职以来与“初核报告”的一路较劲,我对纪检监察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。
今年3月,刚入职不久的我被安排到第一纪检监察室工作。鉴于我是个“新兵蛋子”,没有办案经验,第一次参与“实战”的问题线索并不太复杂。在“办案能手”方主任的坐镇指挥下,前期的调取材料、谈话询问等工作进展地十分顺利,很快便进入了撰写初核报告阶段。
“小付,你负责写初核报告,边写边梳理案情有助于你更快熟悉工作。”方主任把案件资料以及一本《审查调查相关工作流程与文书模板》交给了我。
“不就是初步核实报告嘛,有了‘参考资料’还又有啥难的。”照着模板,我依葫芦画瓢,很快就写好了初核报告,并“信心十足”地交给方主任“把关”。
“写初核报告不是记‘流水账’,要逻辑清晰、突出重点,将线索反映的问题、其中的疑点针对性地写清楚、写明白。”方主任的一席话让我知道自己起草的报告只是“虚有其表”,内容根本“不过硬”。随后,我一条条梳理问题线索,对照线索反映的问题,结合笔录和证据,将初核报告“回炉重造”。
“初核报告要客观反映真实情况,一字一词都要有理有据,做到事实清楚、证据确凿,证据是怎样反映的我们就怎样陈述,遣词用句避免掺杂个人感情色彩……”将修改后的报告送给方主任审核,本以为这次应该没问题,没想到还是被“打回”了。
失之毫厘谬以千里。认识到初核报告的客观性、真实性、精准性后,我再次修改报告,一字一句仔细斟酌,去除自身主观想法,呈现事实本来面貌……
怀着忐忑的心情,我再次把初核报告送给方主任“过目”。“好事多磨”,几易其稿后,我终于交上了让方主任满意的答卷,也为初核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。
“小付,写初核报告不是写总结材料,而是对初核工作的一次‘回盘’,检验着我们的初核工作是否严谨、证据是否充足,反映着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。”方主任告诉我,每一分初核报告背后都关系着党员干部的名誉,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,绝不能有一丝一毫疏忽大意。
想到那份历经“千锤百炼”方才成形的初核报告,每一次的“回炉”都刷新了我对“责任”的认识。一份初核报告看似只有“轻飘飘”的几页纸,却包含了逻辑、事实、依据等内容,不仅体现着监督执纪的严谨性,更承载着党和群众“沉甸甸”的信任和期盼,彰显着纪检监察干部对群众和工作的担当作为。(汉川市纪委监委 付昂)
« 上一篇 | 下一篇 » |